雙恩工業(yè)技術(重慶)有限公司
電話:023-88660179
傳真:023-88660179
手機: 13637863228
公司郵箱: shuangen99@126.com
公司地址:重慶市渝北區(qū)龍湖紫都星座A棟2409-2411
網址:m.19092.cn
郵編:401147
發(fā)表時間:2016/7/12 10:50:26
核心提示
1996年,在原國家經貿委、原機械工業(yè)部的共同支持下,中國汽車工業(yè)信息網應運而生,協助政府部門從事全國汽車行業(yè)信息歸口管理工作,為中國汽車行業(yè)的健康發(fā)展提供信息參考及決策支持。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汽車行業(yè)專業(yè)類媒體見證了中國汽車產業(yè)由小到大、快速成長的20年。值此中國汽車工業(yè)信息網成立20周年之際,我們將根據中國汽車工業(yè)信息網20年來沉淀下來的珍貴信息資料,透過數字,回眸中國汽車工業(yè)20年。20年·更懂你,20歲·正年輕,20歲的中國汽車工業(yè)信息網兼具成熟與活力,我們將以更專業(yè)的服務繼續(xù)與您同行。
1996年,我國汽車市場在度過淺谷期之后剛剛具備了擴張的條件,即將開始爬坡,整個汽車產業(yè)隨之正式步入成長期。
與此同時,1996年,在原國家經貿委、原機械工業(yè)部的共同支持下,中國汽車工業(yè)信息網應運而生,協助政府部門從事全國汽車行業(yè)信息歸口管理工作,為中國汽車行業(yè)的健康發(fā)展提供信息參考及決策支持。
可以說,中國汽車工業(yè)信息網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汽車行業(yè)專業(yè)類媒體見證了中國汽車產業(yè)由小到大、快速成長的20年。
值此中國汽車工業(yè)信息網成立20周年之際,我們將根據中國汽車工業(yè)信息網20年來沉淀下來的珍貴信息資料,透過數字,回眸中國汽車工業(yè)20年。
1996到2015,時光跨越20載,我國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也實現總產量1474905輛增至24503326輛的跨越、躍升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,全球最大汽車市場,我國汽車工業(yè)已經成為世界汽車工業(yè)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上述圖表就是我們根據中國汽車工業(yè)信息網20年以來的珍貴數據資料整理而成,中國汽車工業(yè)信息網20年來累積大量珍貴數據,一直致力精準權威數據資源的開發(fā)與服務,為行業(yè)、企業(yè)發(fā)展提供重要決策參考。
上世紀80年代末期,《中國轎車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》中明確指出,在2015年以前家庭轎車不予考慮。在1994年前相當長的階段里,基本上是限制轎車消費,我國居民轎車消費很有限。
而從1995年、1996年開始人們越來越認識到,轎車進入家庭是中國進入21世紀的象征。
開始形成轎車消費的第一次高潮。
1995年我國私人載客車擁有量為114.15萬輛,首次突破百萬輛大關; 1998年私人載客車擁有量達到230.65萬輛,僅用了三年時間就突破了200萬大關,年均增幅達到25.5%;1999年,僅用一年時間就突破300萬輛大關,年增長73.44萬輛,增幅達到31.8%,我國居民轎車消費進入快速增長階段。
在第一次轎車消費高潮之后,汽車居民消費進入加速期。
2000年,十五計劃為私車消費開啟綠燈后,面向私人消費的汽車品種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市場,國家鼓勵汽車進入家庭政策推動我國汽車工業(yè)進入加速發(fā)展階段。全國汽車生產跨越200萬輛,全球排名第8位,其中商用車生產146.5萬輛,全球排序第3位;轎車生產60.8萬輛。
這一年,消費結構發(fā)生了重大轉變,我國汽車個人購買率超過了50%,其中轎車、微型客車和中型載貨汽車的個人購買量上升更快,開始從公車消費為主轉向個人購買為主,這也成為今后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大規(guī)??焖僭鲩L的起點。
2002 年轎車產量首次超過載貨汽車產量, 截止2007年, 我國轎車產量占總產量的54%, 超過了貨車和客車的總和, 使中國汽車市場成為以乘用車為主導的市場。
上世紀90年代末期,以私家車消費為主力的中國汽車市場開始顯現潛力,這讓諸多跨國車企嗅到了未來巨大市場的味道,開始了對中國的進軍。嚴格地說,這一輪合資浪潮與當初中國以尋求技術獲得不同,是外方主動表現出了強烈進入中國市場的愿望。
1997 年6月,中美合資的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成立。
1999年4月,中意合資的南京菲亞特汽車有限公司成立。
2000年6月,中日合資的天津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。
2003年5月,中德合資的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市。 2003年6月,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成立(中文簡稱:東風有限,生產東風日產品牌車型),中國國內最大規(guī)模的中外合資汽車公司誕生。
2003年7月,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。
2004年9月,中日合資的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。
2005年8月,在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基礎上重組的北京奔馳汽車公司成立。
……
從1997年上海通用的成立,到2003年東風日產的成立,標志著中國汽車業(yè)第二輪合資浪潮的開始。
2003年左右啟動的大規(guī)模合資浪潮,將中國車業(yè)推上了從未有過的快行線,也吸引著從跨國公司到民間資本乃至行業(yè)門外漢的密集投資。
在2002年前,中國先后成立的整車合資企業(yè)僅不到10家,但從2003到2009年,新簽約成立的汽車合資企業(yè)超過200家,其中整車企業(yè)接近40家,中國汽車業(yè)從此天翻地覆。
自2000年之后,我國汽車工業(yè)進入黃金發(fā)展十年。
2004年,我國汽車產量超過了500萬輛,汽車產量增長進入“井噴”狀態(tài)。
2006年,汽車銷量已達720萬輛,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消費國,同時占全球汽車總銷量的比重首次超過10%。
2007年產量超過800萬輛,快速增長的勢頭已不可阻擋。
2009年,汽車年產量突破1000萬輛,首次超越美國,成為繼美國、日本之后,第三個汽車年產量超千萬輛的國家。而這,比原先預計的提前了5至6年,中國也成為全球主要的汽車消費市場。
這十年
汽車產銷量從200萬輛躍升到1800萬輛,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。
汽車出口額增長近10倍。
自主創(chuàng)新漸成主流,自主品牌轎車市場份額由2001年的2%提升至2010年的30%。吉利、奇瑞、比亞迪等一大批新興自主品牌轎車涌現,商用車迎來春天,福田汽車超越奔馳,連續(xù)兩年位列全球商用車銷量第一。
汽車開進尋常百姓家。2010年底,中國城鎮(zhèn)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私家車13.1輛,比2001年增長了近21倍。
……
伴隨中國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,中國汽車企業(yè)羽翼漸豐。
2010年3月28日晚9時,中國民營汽車企業(yè)吉利集團與福特汽車在沃爾沃總部達成協議,吉利以18億美元獲得了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轎車公司100%的股權。
“這起收購案的成功,對于推動中國汽車產業(yè)成長具有歷史性作用?!敝袊嚬こ虒W會秘書長付于武說。
憑借“跨國聯姻”帶來的品牌優(yōu)勢,吉利汽車出口保持強勁增長,同時帶動中國汽車企業(yè)制造水平不斷提升。
2010年之后這些年,有兩個數字值得銘記:一是2011年2.45%的銷量增速成為十年來最低增幅;一是產銷突破2000萬輛大關。
2011年,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8418876輛和18505114輛,分別同比增長0.84%和2.45%,成為自2000年以來汽車產銷量的最低增幅。中國汽車產業(yè)結束了過去連續(xù)十年年均25%的高增長時期,產銷量增幅迅速回落到較低水平,顯現進入景氣轉換階段的初步跡象。這背后更多是政策的力量,2009年,國家出臺汽車購置稅減半利好政策的刺激,激發(fā)大量消費者潛在購車需求,而隨后,又出現限購政策。
2012年車市進入平穩(wěn)増長時代”,從2009年到2012年,中國汽車市場歷經了四年的大起大落,從2009年政策刺激下的井噴到政策限購下的緩慢增長,不同的政策成為了影響中國車市的關鍵詞。
2013年,中國汽車年產銷量超過2000萬輛。國產汽車產銷突破1000萬輛用了半個多世紀,而從1000萬輛到2000萬輛,僅僅用了4年時間。這一發(fā)展速度在世界汽車發(fā)展史上也是罕見的。
2014年中國汽車行業(yè)銷量達到2349.19萬輛,但增速已由2013年的13.87%回落至6.86%,但是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市場的地位,銷量整體規(guī)模及增速均領先。
10,11,12,從2013年9月起,中國自主乘用車市場份額 “十二連降”。這是15年來自主品牌汽車首次遭遇的尷尬局面,形勢異常嚴峻,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。
直到2014 年10 月份,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市場占有率終于迎來“觸底反彈”,結束了連續(xù)“十二連降”。
借助于SUV和新能源車的熱銷,去年以來,本土品牌成功實現對合資對手的逆襲,乘用車市占率從2014年最低谷的35%,一路攀升到今年前兩個月的46%。一年多時間里,市占率上升11%。
與自主品牌的逆襲相關,SUV與新能源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兩個新的神話。
新能源,2014年被業(yè)界公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(fā)展的“元年”,2015年以來,在國內外市場的雙重提振下,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(yè)迎來了全面爆發(fā)時期。據中國汽車工業(yè)協會數據統計,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40471輛,銷量331092輛,同比分別增長3.3倍和3.4倍。2015年全年,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。
2011-2015新能源汽車產銷量
2014-201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在汽車市場中份額對比
SUV,2010年,SUV的市場份額還不足5%,而在2015年,SUV年度總上牌量飆升至550萬輛,市場份額高達29.10%,年銷量增幅更是達到了52.39%,這一增長比例及市場份額在全球汽車市場實屬罕見。
從1999年開始,我國汽車工業(yè)尤其是轎車工業(yè)技術進步的步伐大大加快,新車型層出不窮;科技新步伐加快,整車技術特別是環(huán)保指標大幅度提高,電動汽車開發(fā)初見進展;與國外汽車巨頭的生產與營銷合作步伐明顯加快,引進國外企業(yè)的資金,技術和管理的力度不斷加深;企業(yè)組織結構調整穩(wěn)步前進。經過十幾年的發(fā)展演變,中國汽車工業(yè)逐漸擺脫各自獨立的散、亂、差局面,形成以大集團為主的規(guī)模化、集約化的產業(yè)新格局,即“3+X”的格局,“3”是指一汽、東風、上汽3家企業(yè)為骨干,“X”是指廣汽、北汽、長安、奇瑞、吉利、華晨等一批企業(yè) ,進入蒸蒸日上的快速發(fā)展期。